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河南网 > 国内 正文
赴安阳滑县民俗博物馆“喜迎二十大,艺脉相传”实践团队考察记录
2022-07-18 18:38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2022年6月20日,属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仁智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安阳滑县民俗博物馆“喜迎二十大,艺脉相传”实践团队对安阳滑县民俗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目的是探寻民间艺术不同的形式并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宣传。团队指导老师是宋海芳。团队共有十四名成员,团队负责人为明立坤。

上午11点,团队队员集结完毕,由指导老师宋海芳和队长明立坤带队,乘坐公交车前往安阳滑县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队长明立坤提前向博物馆的负责人预约了团队学习讲解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见到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工艺品队长明立坤指出要重点考察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之一的滑县木版画,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馆中的镇馆之宝《祈福》《观世音》《祭灶》三幅木版祈福上刻画着一文一武两位福星,左边的武福星张牙舞爪地挥舞着两柄宝剑,狰狞的表情好像在表达誓要将这世间邪魅魍魉赶尽杀绝。右边的文福星一脸温和显得平易近人的同时却又让人心生敬意,不敢亵渎。《观世音》中的观音菩萨,正襟危坐在精致的莲花宝座上,张开背后的千手,眼眸似开似合,出神入化。每一笔都在展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祭灶》中是我们熟悉的灶王爷,他端坐在灶台之上,左边是一串摇钱树和一个服侍灶王爷的小神,下方是灶王爷的文武双星。昭示着灶王爷会给勤劳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福祉。滑县木版画,是一种失落的文明。“滑县木版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未被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创立于明朝初期,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粗犷夸张,线条刚劲有力,构图对称均衡,颜色艳丽。”工作人员如是说道。

6月21日,我们有幸视频连线到滑县木版画的第二十七代传承人韩建峰老先生,和蔼亲切的老先生在视频中进行教学,我们如何起笔,如何简单制画,成员们也都屏气凝神认真学习,在老先生示教完毕以后,成员们踊跃发问,副团长许奥淇的问题最有价值:“韩老师,现在时代发展的很快,您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木版画可以和我们的二十大内容或者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让木版画这样的珍品重焕光芒?”韩老先生也给以我们深刻的回:“这个很正常啊,这个年画的表现方式,就是民间文学反映的现实生活,上面的内容也会随着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变化,都是和时代相辅相成的,你不随着时代发展走它走不了那么长时间”。

此外由于地方疫情管控原因,我们团队中没有来到滑县民俗博物馆的队员也都在本地的民俗博物馆进行了实践考察,队员李婕涵实地考察了山西博物馆收藏的藏品皮影戏,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她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皮影戏的历史。队员程子涵,张雅琪,杨飞燕考察了濮阳民俗博物馆收录的诸多麦秆画,民间艺术家用麦秆制作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作品《锦上添花》更是让人叹服于艺术家巧夺天工的技艺。队员周灵帆的父亲刚好是一名民间艺术家,他传承着南阳木板烙画的技术,我们也就让周灵帆直接对周老先生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木板烙画的往事发展以及简单的作画技巧。

我们秉承“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民间艺术的考察活动,意义在于让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学习民间艺术,未来在艺术团的工作中将它发扬光大,激活其生命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本次实践结束,我们会先从学校开始,让大家了解这些渐渐消失的艺术形式,激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以传承的形式保护传统的民间艺术让更多人看到国家民间艺术上的“宝藏”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理解,更深地思考民间艺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联系。

赴安阳滑县民俗博物馆“喜迎二十大,艺脉相传”考察团队,仁智书院


责任编辑: admin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中国河南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河南热图